誤區一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 忽略孩子的意愿
孩子想吃橘子,父母卻認為蘋果更有營養,強制讓孩子吃蘋果。父母喜歡鋼琴,便為孩子去報鋼琴班,卻不問問孩子的興趣是什么。很多父母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乏對孩子的尊重,在這些父母的眼里,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,是屬于自己的,替孩子做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事實上,孩子并非是父母的附屬品,他和父母一樣,也是一個完整、獨立的個體,有自己的世界、自己的空間,需要被尊重。
正確方法:
父母要允許孩子有適合他年齡段的看似簡單的想法存在,給孩子一些由他自主處理的事情,接受孩子對成人的合理建議。與孩子和睦相處,平等生活,遇到事情共同探討,共同商量,讓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中長大。這樣,會使孩子覺得你尊重他,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孩子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。從小把他當獨立人看,給他必要的尊重和選擇的余地,成年之后,他才會擁有自信和獨立的精神。
誤區二、不理解孩子突然的“占有欲” 一味的責備
幼兒經常把“我”“我的”這兩個字眼掛在嘴邊。有時,孩子會突然從你手里搶走小勺子或某件玩具并大聲宣布“這是我的”,會因為鄰居家的孩子玩“我的”玩具就大哭大鬧。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這些行為,因而責備孩子自私、不懂得分享。其實,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完成了第一個飛躍。
正確方法:
在這個階段。家長們要了解這是孩子們心理發展的必然經歷和奧秘,要以欣喜的心情來看待孩子的不再乖乖聽話和“自私”,而不是徒增些許煩惱。尊重孩子在這階段的心理需求,信賴他的感覺,才能幫助他們成為懂得分享的人。父母要合理地保護孩子的“占有欲”,幫助他們健全對自我的正確認知,然后在教導他們學會分享。
誤區三、缺乏溝通和交流 拒絕孩子合理的要求
孩子晚飯時食量變小,你卻執意讓她把飯吃完,卻不知道她在飯前吃了小點心。孩子想看一會電視,你卻講各種條件,孩子賭氣回屋也不去完成。時間久了家長會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,成了不聽話的孩子。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,只一味地拒絕孩子,不給孩子回旋的余地,孩子就覺得失了“面子”,而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,并孤注一擲,拒不執行大人的“命令”。歸其原因,是交流的缺失使雙方不能很好的相互理解。
正確方法:
感情是培養出來的,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,你應該重質而不在于量,多和孩子聊聊天,給孩子講講你這一天的喜怒哀樂,而他也會把一天里遇到的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說給你聽。和孩子分享你的一切,你會發現,孩子很容易就能走進你的世界,而你也會感動于孩子給予你的每一個眼神、每一個擁抱、每一句安慰。這樣,在遇到事情時,孩子就會主動把自己的原因、想法表達出來,不會用行動去無聲地反抗。
誤區四、過度的保護孩子 抹殺了孩子的獨立性
在生活中,很多父母怕孩子做了錯的選擇而傷害了自己,所以他們凡事都為孩子作了安排,今天穿什么、明天去哪上學,孩子一點冒險的想法都會被否決。這樣的父母就會讓孩子認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媽媽才知道,我的想法都是錯誤的,只有媽媽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。如果孩子的這種意識一再被強化,那么他的獨立性就會被慢慢抹殺了。
正確方法:
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,對獨生子女來說更是如此,但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呢?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基于對孩子的尊重,而不是以愛為借口的管教和束縛。父母尊重孩子,應盡可能學會和他們平等相處。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孩子不管是生理還是心智,發育都比較早,內心世界都很豐富。現在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真正尊重和理解他的知心朋友,而不是事事給予他指導、管教并包辦一切的家長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要放下家長的架子,成為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知心朋友。
誤區五、對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過早給孩子貼上標簽
在生活中,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太過心急,用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,當孩子達不到成人的標準時,就會認為孩子什么都做不好,怎么說、怎么教都不行,對待孩子就會越加的急迫。如果父母不體諒孩子,一看孩子做得不好,不能令人滿意,就立刻替代孩子做事,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行,漸漸地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,形成一種惡性循環。
正確方法:
其實,孩子每一天都在發展變化,現在“不會”不代表明天也“不會”。因此,父母要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,了解孩子的需要,了解孩子的能力,要有足夠的耐心,充分體諒孩子,用誠懇的態度去觀察孩子,了解孩子,發現孩子的需求和能力,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、社會交往發展等都有個清楚的認識,多用鼓勵去代替責罵,多用耐心的幫助引導去代替無用的憂心煩躁,孩子會發展的更好。
誤區六、以武力鎮壓孩子 懲罰成為教育的主要手段
孩子總是會調皮闖禍的,許多父母一旦孩子犯了錯誤就用武力去“教育”孩子,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越來越難管,越來越不聽話。錯誤的懲罰常常無法持久有效地解決問題,一種懲罰措施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,之后就會失去效用,這個時候父母不會去思考這種方法是不是錯了,反而去增加懲罰力度。而孩子在經歷了最初的恐懼和傷心之后,逐漸過渡到無動于衷,最后用隔離親情的麻木狀態進行“自我保護”。
正確方法:
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,要看準時機,等雙方都冷靜下來的時候,再心平氣和地講道理,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,并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里。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,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為和后果的關系,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么是責任,因為承擔這個后果就是他的責任。管孩子是為了糾正他的不良行為,而不是讓他痛苦或者難過,應該換種方式來“懲罰”孩子,糾正他的壞毛病。
愛是尊重和理解
父母在關愛孩子的同時,一定不要忘記給他們最重要的尊重和理解,平等的看待孩子,記得他們也是“小大人”,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,有些時候父母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,沒有壓迫與束縛,你會發現和孩子交流其實很容易。
和孩子一起快樂的享受每一天吧
電 話: 400-999-2627
029-89123489
郵 箱:lamisika@163.com
地 址:曲江區芙蓉新天地6號樓四層西戶